■融媒体记者 杨凌燕
特约记者 孟幸宇
每当晚饭后,家住大唐街道柱嵩社区的贵州人陶帮蓉就会拉出大鼓,和同为苗族的姑娘小伙们一起吹芦笙、跳花山,不时和本地广场舞大妈们交流切磋。在诸暨打拼25年的她,更习惯称大唐为“家”。因为有文艺这个特长,这几年来,陶帮蓉和她的小伙伴们踊跃参加当地的敬老节、中秋晚会、文化展演等,成为深受欢迎的文艺志愿者。
在袜都,有超过10万人的“新大唐人”创业就业。近年来,当地打好“老乡牌”,通过老乡调解、老乡反诈、老乡志愿服务等载体,引导流动人口变治理对象为治理主体,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治良性互动,取得了积极效果。
老乡的矛盾老乡解
不久前,一位安徽籍老乡因在工厂摔伤和湖北籍老板产生了赔偿纠纷,双方亲友聚集在大唐街道矛盾纠纷调解室内争执不休、互不退让。眼看矛盾又要激化,老乡调解员、大唐安徽商会“老乡义警”成员柳兆杰、李飞等4人及时走进了调解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做起双方工作。
“咱们这么远来这里,是为了过好日子。事情一旦闹大,吃亏的还是自己,不如各退一步……”听着一声声温和的家乡话,双方情绪渐渐缓和。最终,在“老乡义警”的调解下,这起有可能闹大的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圆满解决。
“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是我们‘新大唐人’的共同心愿。受老乡信任,他们有烦恼、有纠纷就来这里,我们主动靠前介入,确保矛盾纠纷不升级、不上交。”大唐安徽商会会长柳兆杰说。
“老乡之间地域相近、文化相同、语言相通,所以老乡调解员有着知底细、易沟通的优势,从一定程度上能让矛盾双方更有信任感和安全感。”大唐司法所所长郦鸿燕告诉记者。
据了解,大唐目前正稳步从老乡党员、商会骨干、城市社区“新大唐人”中发展老乡调解志愿者,安徽商会、雍平社区、盛唐社区等单位均建立了10人以上的“志愿者储备库”,人员来源涉及安徽、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在各自辖区内为“新大唐人”提供“量身定制”的调解服务,用乡情乡音定纷止争。今年以来,老乡调解员已参与20多起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老乡的钱袋子一起守
“贵州老乡们,赚钱不容易,千万莫上当。”大唐街道雍平社区一家袜子定型厂,贵州籍反诈志愿者杨金兰和反诈民警一起走进车间,用小喇叭向大家喊话,面对面给贵州老乡们上了一堂反诈课。大家一边说案例,一边拉家常,温暖的乡音强烈感染着每位外来建设者。
眼下,电信网络诈骗方式不断“上新”,在大唐工作、生活的“新大唐人”屡受伤害。为因地制宜开展反诈工作,去年,大唐街道在外来建设者集中的雍平社区发起成立“老乡反诈团”,一股以外来党员为主、服务于新居民群众的反诈宣传力量应运而生。雍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磊表示,“老乡反诈团”和老乡群体进行面对面宣传,比常规宣传方式更有针对性、亲和力,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大唐街道“老乡反诈团”已吸纳来自江西、安徽、河南、广西、贵州等各个省份的老乡反诈志愿者11名,他们还拍摄了反诈小视频,在当地商圈大屏幕、老乡群等载体传播,将最新的诈骗套路用方言说给老乡们听。大唐街道党工委委员骆赟表示,下阶段还将依托外来建设者党支部拓展乡音种类,全方位、立体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外来建设者反诈宣传活动,用乡音的力量筑牢防诈反诈“防火墙”,守护群众“钱袋子”。
大唐的事大家办
盛唐社区是典型的“人口倒挂社区”,不到1平方公里的狭窄区域内本地居民4000余人,流动人口却超过了5000人。企业家、务工者、小商贩……多种职业衍生出的不同群体,在这里演绎出纷繁的诉求。
在日常的交流中,盛唐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卡那发现,他们对于公共事务的热心程度不亚于本地人,更有人直接表达了想为大唐秩序稳定出一份力的愿望。“那就让外来建设者成为发展成果的参与者和共享者!”陈卡那说。
于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盛唐社区推出“公益赶集日”活动,每月组织“新大唐人”志愿者参与爱心义剪、健康义诊、反诈宣传、家政维修,不仅形成了一支外来建设者为主的志愿者队伍,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大唐人”更有归属感、获得感。
黎明社区爱心食堂开业,安徽籍创业者谢长保捐资1万元;江西籍创业者黄翠当选大唐花苑小区党支部书记,服务小区居民;老乡招工团志愿者戴桂莲“戴姐”,为大唐当地凯发备用官网的介绍务工人员……在大唐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新大唐人”参与到社会发展和治理中。
也正因如此,大唐创新设立了“新大唐人”党群服务中心。这个集党员活动、矛盾调解、联勤警务、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可提供文化学习、就业创业、心理咨询等服务的中心,也逐渐发挥起了价值,让外来党员有位可为、有地可学,让“新大唐人”有“家”可归、有惠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