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英烈·齐村的两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凯发备用官网

云上追思
网络中国节丨 缅怀英烈·齐村的两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发布时间:2022-04-03 08:53:03   来源:诸暨日报  编辑:黄诗婷

       ■赵士勋


  齐村位于诸暨市璜山镇西南部,距璜山镇约9公里,东毗大高庑村,南邻齐村晓居观景台,西南连桐巢村、巢勾山,西北接齐村石角水库,东北近黄畈阳村。分别由巢勾山与晓居奔泻而下的两条山溪绕村而过,在齐村坞口桥头合流后,经由溪北村、璜山镇汇入浦阳江。诸齐线公路直抵齐村,交通十分便捷。


  齐村是我的故乡。自1969年至1975年,我在齐村度过了插队务农与担任民办教师的岁月。我家的老屋在齐村的老街上。当年,这条老街很热闹。我家老屋的对面,是缝纫铺。老屋的右侧,是一块空地,有一块巨大的可作坐石的“红石头”。于是,“红石头”就成为村人工歇饭后聊天的场所。那时,公社驻地是黄畈阳村,但齐村却是公社的经济、文化中心。我清楚地记得,齐村老街北头,是齐村大操场、齐村小学、化泉初中;老街南头,依次是供销社、饭店、保健所、手工业社、兽医站、粮站。然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齐村的两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是:“齐村惨案”革命烈士纪念碑,另一座是:徐雪良烈士纪念碑。

 “齐村惨案”

  1944年3月中旬,中共金萧地委为发展诸(暨)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决定从诸北、诸义东抽调干部,建立金萧支队诸南办事处,并恢复了被迫停办的“三北盐场”。盐场佣金用作抗日经费。金萧支队在诸暨的活动,目的是牵制国民党军队,策应四明山主力开展反顽自卫战。

  1944年3月29日下午,金萧支队在诸(暨)南齐村召开由诸南、义北士绅、乡镇长和诸南办事处干部100余人参加的会议,共商团结抗日事宜。此事被“浙保”第二团团长陈柬夫侦悉。当日晚11时,陈柬夫率部队从陈蔡轻装出发,直驱齐村。30日拂晓抵化泉乡黄畈阳村后,陈柬夫率第二营叶云从部往齐村,副团长王某带第三营童恺然部向许村。

  金萧支队会议结束时天色已晚,由于在许村设立不久的诸南办事处及自卫队的一些问题尚需处理,部队宿营许村,并拟于翌日拂晓进行紧急集合训练。30日拂晓,部队刚集合完毕,即遇陈柬夫部猛烈进攻。金萧支队因部队扩编不久,未经整训,加之情况突然,支队首长即令部队分路撤出。掩护撤退的小分队在击毙“浙保”的一个司号员和一名班长后也随之转移。部队无大损失。“浙保”二团进入许村后,捕获来不及撤离的诸南办事处副主任何今希、办事处自卫队政治指导员马行浩,以及“三北盐场”职员、盐贩和路人共百余人,关押至齐村上山下新屋门里。午后,陈柬夫令将被俘人员中的48个抗日干部和群众分批枪杀于齐村前畈槽磨堰的一坵草籽田里,其中有山头塘孕妇朱银秀和前往探望主人的女佣许金花(其主人徐豪放,当地士绅,后为唯一被保释者)。嗣后,陈柬夫命令不得收尸,暴尸五天,又令将被捕的六七十名群众押望天台。行至池家山,被捕者纷纷挣脱绳子欲逃,18人又被刺死。4月1日,何步耀部以“收殓匪尸”为名,又枪杀前往收尸的越山乡珠村陈学科、陈德培、陈德才3人,以及一名挖野菜的女童。3月30日至4月1日,先后被杀者87人,是为震惊浙东的“齐村惨案”。五天后,有齐村老辈村民刘正道、许善清等将遗骸搬至齐村前山(油塘头)集中埋葬。

  1975年3月,化泉公社革命委员会在齐村西林寺山麓始建“齐村惨案”革命烈士纪念碑,1987年,化泉乡人民政府迁烈士骨灰于墓地,并重修“齐村惨案”革命烈士纪念碑,2014年5月,诸暨市人民政府再次修建“齐村惨案”革命烈士纪念碑。


 “徐雪良烈士纪念碑”碑文由来

  1975年,我在齐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寒假开学后的一天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齐村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许竹松进办公室对我说:“公社决定在齐村建造两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是‘齐村惨案’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是徐雪良烈士纪念碑。‘齐村惨案’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文由化泉初中的老师写,徐雪良烈士纪念碑的碑文由你来写。”接着,许竹松告诉我,1944年3月30日拂晓,国民党“浙保”二团及诸暨县自卫大队何步耀部突然袭击驻齐村的金萧支队和在许村的诸南办事处。金萧支队派出小分队掩护,主力撤出齐村,部队无甚损失。而金萧支队班长徐雪良在这场掩护战斗中英勇牺牲了。第二天,我即根据许竹松所述,撰文并在旧报纸上按规定尺寸书写:“在一九四四年农历三月初七拂晓齐村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金萧支队班长  徐雪良烈士纪念碑  化泉公社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五年三月建”。石匠师傅将上述文字按字样镌刻在石板上,做成了纪念碑。2014年5月,诸暨市人民政府重修了徐雪良烈士纪念碑。

  自此,每年清明节,总会有各地的人赶来“齐村惨案”革命烈士纪念碑、徐雪良烈士纪念碑前,悼念祭奠这些烈士。

  相关阅读

  俞秀松烈士纪念碑

  俞秀松烈士陵园位于次坞镇溪埭村东侧俗称柏树山头的小山坡上,这里也是俞秀松少年时放牛的山头。1999年,在俞秀松诞辰100周年之际,扩建为烈士陵园。同年5月,被公布为诸暨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陵园遍植松柏,庄严肃穆,由纪念碑区、石台阶踏道和停车场3部分组成,占地1500余平方米。

  纪念碑位于陵区中心,始建于1987年,用花岗岩叠砌成方形,碑高9.9米,南侧碑身正面镌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所题的“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金色大字。碑座分两层,每层高0.6米,碑底下为台阶,共四级,高0.6米,陵区南侧设上山道路,长56.6米,宽3.9米,两侧设平座,宽0.3米,设台阶170级,中间设休息平台6处。陵园门台成“之”字形,正面横刻“俞秀松烈士陵园”七字,中间镶嵌镌刻俞秀松烈士生平的石匾。

  泉畈烈士纪念碑

  位于赵家镇泉畈村大白虎水库旁的小山上,是一座四方柱形纪念碑。碑前翠柏林立,绿荫葱葱。由48级台阶拾级而上,碑基踏道5级,基地平台约130平方米,纪念碑高12米,碑顶镶红五星,碑正面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红色大字,碑正面下方镶刻有汪寿华、何达人、何炳灿、何炳忠四位烈士的肖像和简介。

  其中,汪寿华烈士1901年出生于诸暨赵家泉畈村。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汪寿华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赴苏联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汪寿华奉命回国,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先后担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委员、常委、农工部主任委员、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汪寿华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中共中央和中共江浙区委成立了有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汪寿华等参加的“特别委员会”,全面领导和指挥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3月22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汪寿华当选为临时市政府委员,并在全市工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在工人中很有威望。蒋介石进入上海后,加紧策划反革命政变。在黑云压城、大革命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汪寿华领导上海总工会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击措施,戳穿国民党右派的阴谋和借口,表示了革命到底的坚强决心。蒋介石为扫清发动反革命政变的障碍,买通和唆使上海的流氓头子杜月笙,假意约请汪寿华。在形势日益危急的情势下,党组织估计到可能的危险,开会讨论是否赴约。为了摸清敌人的底细,揭露敌人的阴谋,更好地团结工友们与敌人进行斗争,汪寿华坚定地表示:“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事业,我宁愿牺牲一切!”1927年4月11日,汪寿华毅然前往杜月笙寓所。进入杜宅后,汪寿华即被残忍的刽子手打晕后装入麻袋,运至枫林桥活埋。次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寿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牺牲时年仅26岁。

  大宣革命烈士纪念碑

  建成于1963年,位于山下湖镇泌湖村大宣自然村,主要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徐明道、魏巨安、黄孟根、余岳初、陈仲达、詹善根、魏光校等12位革命烈士而兴建的,是当时诸暨第一座乡村烈士纪念碑。2002年和2013年,对纪念碑进行了两次修缮。整座纪念碑占地100平方米,纪念碑高7.8米,碑面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两侧镌刻着烈士的生平介绍。2013年,纪念碑进行了重新修缮,台阶、栏杆、道地都换成了大理石材质。

  李科才 整理



凯发备用官网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凯发备用官网的联系方式    
  浙新办[1999]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5-89095158  诸暨市融媒体中心凯发备用官网的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涉未成年人内容投诉、举报电话:0575-8909517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