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警务 点滴只为民
前不久,诸暨城东派出所来了一位年已八旬的老爷爷,他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份“报告”,交给了值班领导陈文雯副教导员。原来,老爷爷是东兴社区东安三区的居民。由于小区7幢与9幢之间的花坛边停放了一辆奇瑞牌小轿车,足足有两年之久无人问津,使得原本就狭窄的过道更加拥堵,居民们想过很多方法寻找车主,却一直无果。无奈之下,居民们想出了一个点子,委托蔡爷爷拟了一份“报告”,并集体署名,向派出所求助。
接过“报告”,陈文雯细细地看了一遍,弄清楚来龙去脉后,立即查询车主,并跟车主孙某取得了联系,可孙某回复,他两年前就把这车转给了其他人,且已没有对方的联系电话。
恰巧,当日值班的民警小徐便是东安三区这一带的片区民警,于是,他自告奋勇领了这任务,还安慰蔡爷爷,让他放心,表示一定会把这事给处理好。紧接着,小徐及时联系了交警大队。
这边,蔡爷爷离开了派出所,骑着自行车回到东安三区楼下,一抬头,居然看到几名民警正准备将小汽车拖走。这可把蔡爷爷惊住了。要知道,这会儿离他提交报告还不到半小时呢。两年都没解决的事,民警三下五除二就利索地解决了。蔡爷爷高兴极了,80岁的他从没跟派出所打过交道,这次是头一遭,没想到“感觉非常好!”于是,他乘兴提笔写了一封名为“真让我惊叹与感动”的信,对民警为民办事的高效率说声感谢。
“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可是怎么做才能让群众满意呢?” 市委常委、公安局长谢建平认为,群众满意并不是考评时简单打个钩。要让群众满意,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从公安角度出发,群众满意首先是要让群众有安全感。近年来,诸暨警方打黑恶、打盗抢骗、建监控网络、强化防控体系,所有的这些工作都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让群众感受到诸暨社会治安好。
在很多时候,群众经常会反映个别民警脸难看、事难办,这能让群众满意吗?于是,市公安局在打击犯罪、加强防控的基础上,还郑重要求民警,能够微笑服务,走近群众倾听民声,设身处地为群众办事。“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感受到亲切感,才能让群众信任公安”。
民意,已经成为我市警方警务决策中最核心的要素。去年下半年,我市公安机关民警在“大走访”信息采集活动中,发现管辖区的一些行政村中,由于一名社区民警和一名专职协警的构成力量薄弱,一些情况无法及时掌握,社区民警与普通群众存在联络脱节问题,而且一些偏远村,发生警情后,警力难以第一时间及时到位。
如何应对偏远村警情,让警力在群众需要时第一时间及时到位?市公安局积极收集群众意见,经多方调研,决定聘用当地村民协助派出所开展便民服务、调解纠纷矛盾,并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工作为契机,在枫桥、店口、牌头、安华、应店街等派出所全面铺开创建工作,编织和谐稳定的一线安全网。
记者短评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枫桥经验”也告诉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就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坚持民意警务,实现长治久安。
坚持民意警务,就是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主动走访友邻单位、深入社区、走进群众,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
坚持民意警务,就是要把窗口迁移,不要把自己放在办公室当老爷,要把自己放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冷暖,替群众分忧。
坚持民意警务,就是要充分体现执法为民,一切从群众安全感出发,老百姓最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
固本强基守护平安之门
从今年2月份开始,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周青均隔几天就会打开社区民警工作平台看一看。
这是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的社区民警主要工作网上考核系统,通过量化分解考核标准,对全局社区民警进行实时排名,每月进行社区工作通报,每年对年度排名前20名的社区民警报请三等功或进行嘉奖,对排名后5名的社区民警进行离岗培训。
“没有扎实的基层基础做内涵,一切工作都只能是‘金玉其外’。”周青均告诉记者,这种考核方式不仅社区民警有排名,派出所也将根据民警的排名情况而排名,有效施加压力,这种压力就是让每个社区民警真正沉到基层,想做事,肯做事,真正为群众服务。
此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民警“创先争优”氛围浓厚,先后涌现出了全省二十大贴心民警王勇,52岁仍刻苦学习计算机的全省优秀民警魏中尧等一大批社区民警的先进典型。
其实,这个管理平台的应用,还有个重要转变,就是以往纸质化的信息全部入网,避免了民警换岗后信息无法及时共享的问题。
“打击犯罪中大部分信息的来源就靠社区民警对基础信息的采集,现在将所有信息都入网共享,对有力打击犯罪,及时发布防范信息都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周青均说,只有立足基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固本强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需要,更是守护平安之门的需要。近年来,市公安局切实将工作重心向基层基础方向转移,不断总结创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一枫桥经验传家宝,陆续开展了“基层基础深化年”、“控发案、创满意”、“大巡防、信息大采集”、“枫桥式派出所”创建等一系列活动,全力夯实基层基础。
2012年以来,市公安局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为契机,加大警务站建设力度,设立22个社区警务站,同时在城区设立10个巡逻警务站,并购置4辆移动警务车。派驻3至5名民警,配备调解组织、协管员队伍和治安巡防队伍,具备110二级接处警功能,实现24小时亮灯。通过创新警务站建设,有力地确保警力下沉、保障下倾、重心下移,真正把警务站建成了民警工作的“落脚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执勤点”,为民办事的“服务点”。
做强硬件,更要做实软件。市公安局通过成立基层基础办公室,全面启动社区警务提档升级,对全局社区民警辖区进行划分,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社区民警应当履行的任务。同时按照增加数量、减少负担、提升素质、降低年龄总体思路,采取业务培训、机关下派、警力调配、业务松绑等一系列手段,落实“加减升降”工程,不断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做精社区警务。
截至目前,全局共有社区专职民警144名,占派出所总警力39.2%。
记者短评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贵在解决问题,取得实效,让群众满意。而基层基础的根本就是基层,只有牢牢记住“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一枫桥经验传家宝,才能真正守护一方平安。
孟建柱同志今年在枫桥镇调研时就指出,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安中国建设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基层基础工作。村街社区、企业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身体才能健康;只有基础牢靠、基层安宁,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基层基础工作,而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才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升群众的满意率,推进平安诸暨建设。
柔性调解筑牢和谐之基
不久前,枫桥镇魏廉村的陈某与王某为搭房子脚手架问题发生纠纷,引发肢体冲突,致使陈某受伤花去医药费560余元。民警处警调查了解事发经过后,将案卷移送到老杨调解中心后。老杨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先后多次进行现场勘查、上门做各方的思想工作,运用朴实的案例和人生哲理,劝说邻里之间应和睦相处,让双方认识到各自的问题所在。在派出所调解中心内,工作人员又进行背靠背的劝说,最终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并由王某一次性付清陈某医药费等费用,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据统计,老杨调解中心成立以来,每年调解案件150多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调解满意率100%,为基层的和谐稳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今年4月,枫桥镇钟瑛村5名村民反映住在隔壁的周某租房给一外地人,外地人在枫桥菜场经营杀白鸡买卖,并在他们居住的场所杀鸡、囤鸡,散发的臭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令人无法忍受。他们联系不到房东周某,所以就经常同这个外地人吵架。
接到村民的投诉后,枫桥派出所副所长吴嘉军以社区普通民警身份和同事一起介入纠纷调处,在实地验证村民们的说法后,开始做通房东、外地人、村民的思想工作。先后到诸暨市区寻找房东及房东关系人6次,在枫桥菜场、钟瑛村与外地人谈话4次,最后约定双方在钟瑛村村委会圆满调解了双方矛盾,说服外地人在钟瑛村其余地点租房并从房东处拿回房租费,同时又帮房东将房子出租给他人。
民警就是这样,亲历亲为,深入一线解决纠纷问题。今年以来,吴嘉军带领社区民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起,排除不安定因素60余个。
近年来,我市公安系统不断深化群众工作路线,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立一站式、组团式、开放式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大力实施城乡社区警务建设,探索出了具重要指导意义的“枫桥式”社区警务模式,在体制上分别建立“警务站”和“警务室”两级社区警务平台,制度上制定出台全局性的《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和《社区民警警务工作考核标准》,大力推进社区民警的专职化建设,实行社区民警职责、勤务、考核、奖惩“四统一”管理,构建起基础防范网、基础管控网和虚拟信息网“三张网”。
记者短评
新时期“枫桥经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的内核依然不能变。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角度来说,调解工作走在矛盾激化前是一个关键环节。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协议,对治安案件做出处理。
百姓的矛盾纠纷难以避免,但有事不要怕事,关键要调处得法、理清矛盾纠纷的源头,做到不推不拖,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智慧促进矛盾纠纷解决。
群众工作关键在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也在基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市公安局大力实施城乡社区警务建设,探索出了具重要指导意义的“枫桥式”社区警务模式,构建起基础防范网、基础管控网和虚拟信息网“三张网”,必将进一步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科技强警保一方安宁
“警察同志,我的手机被偷走了,快帮我想想办法啊。”7月19日下午,市民周女士心急如焚地拨通110报案,称自己的一只手机被盗,价值1000元。
周女士是江东路上一家手机店老板,大约下午1点左右,她把刚修好的一只联想手机随手放在柜台上,便去忙其他工作。等周女士忙完再去瞅手机时,手机却已不翼而飞。
接到报警后,城东派出所民警立刻调取店内及店门口的监控视频资料,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一名穿白色短袖、左手戴表的中年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锁定目标后,办案民警迅速又通过城区视频监控网一路跟踪嫌疑人。当嫌疑人骑着电瓶车逃窜到三都至大唐路口后,侦查民警便再也没在周边监控中找到作案男子踪迹。因此警方断定该男子必定是附近村民,于是安排警力在路口蹲守,当天傍晚便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有了布控完善的视频监控网络,不但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也给市民人身财物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本次案件主办民警何建明坦言,现在越来越多的案件都是通过视频监控直接或间接破获。
近年来,诸暨公安紧紧围绕“平安诸暨”建设要求,全力构筑全时空、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视频监控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视频监控25000个,其中接入公安专网的达到2750余个,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有力助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全年通过视频监控破获刑事案件265起,查处治安案件33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98名。
为预防视频监控“生病”,诸暨公安民警王昂千设计了一个“视频监控设备故障检测报警系统”软件,能对12类故障状况进行自动检测报警。一旦有视频监控“生病”,系统就会在半个小时之内发现故障并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定时通报给派出所和运营商,维修人员在24小时内将其修复。诸暨警方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运行正常率一直保持在98.5%以上,如今,绍兴市已全部使用这套报警系统,山东等地警方也前来取经。
而对于整个“智慧安居”工程来说,编织监控网络仅仅是冰山一角。2012年我市被省政府指定为“智慧安居”建设试点单位之后,全市构建智慧主导、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防控、智慧应急“五位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
其中,枫桥镇 “智慧安居”项目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场施工,交通智能卡口、校车gps系统、110区域性联网防盗报警器、智能火灾预警系统等先进设备都已经安装完成,正进入系统集成阶段,即将试运行。全市“智慧安居”建设完成了方案制订和项目招投标工作,建设全面启动。
记者短评
对国家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公安来说,科技是惩凶除恶、保驾护民的首要利器。在科学技术的武装下,办案民警个个成了“千里眼”、“顺风耳”。在与犯罪分子的周旋之中,点点鼠标便将对方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以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科技的力量便是让这张平安网覆盖更全面、严实。从民居住宅到商业闹市,从公园医院到企业学校,当公共场所安装上电子眼,不法行为便无处藏身,安全感便油然而生。
铲除奸恶的同时,防患于未然也不可轻视。“智慧安居”让安全的智能生活变得不再遥远。火警、盗窃、突发疾病……一旦有突发状况,公安系统通过家中安装的报警、预警系统便可第一时间得知,进而采取措施。在科技防控面前,这些灾难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可怖。科技强警,打造精锐之师,保护了一方平安。
精细管理共享同城生活
8月18日,一大早,巡特警队员何飞龙和同组队员上街巡逻,在盘查中发现有4个外来人员没有办理暂住证,何飞龙一一把他们带回大队办理。
为强化对高危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提升基础工作为现实斗争服务的能力。从今年5月20日起,在以往以派出所为流动人口登记主力的前提下,加强巡特警在日常盘查中作用,做到“三问一核查”。
“城区作为城市的核心,控发案无论何时都是重点,而外来人口的发案率一直占大比例,巡特警参与办证,将有效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控力度。”市流动人口管理局张胜钢告诉记者,到目前登记并办证的流动人口已经有700多个,说的通俗一点,外来人口办了证就有了一定的约束,作案的念头将减少或打消。
近年来,市公安局不断探索外来人口管理模式,不断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创造性地实施了“外警管外口”、“外来干部管外口”、“外口管外口”等“三外”管理模式,按地域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建设“外来建设者之家”, 大唐派出所还探索出了的流动人口编码式管理和“五个一”管理模式,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和群体性事件。
8月16日,店口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在店口派出所正式挂牌,更好地为外来人员提供劳动用工、计生、教育等方面的贴心服务。
从2008年开始,店口镇派出所就推出了“暂住证爱心服务一证通”,只要持有爱心章的暂住证,无论孩子就学、医疗服务、居住、购物都能享受优惠,而且到店口的电影院看大片只要5元。
流动的是人口,不变的是服务。在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市公安局不断探索服务向纵深发展,并站在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诸暨”的战略高度,不断推进“本地农民市民化、外地民工本地化”战略,努力创造流动人口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实现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共建、共享、和谐相处。
2011年6月13日,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诸暨市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我市居住证持有人可以享受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具体待遇以及凭居住证可以办理的个人事务。
“留住、融合、发展”,我市流动人口管理,把更多的政策向外来人口倾斜,特别是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进一步具体化流动人口的待遇,着力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子女就学、居住等方面提供“同城待遇”和平等的发展机会。
记者短评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成效是关系社会治安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诸暨已经拥有40多万流动人口。
公安机关探索实行编码式管理,从源头上认真梳理、严密排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与安全事故隐患,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实施“外警管外口”、“外来干部管外口”,通过“娘家人管婆家事”,拉近距离,增强信任,化解矛盾事半功倍。
管理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抓手,而服务却是从根本上掘掉矛盾产生的“土壤”。我市对办了临时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主动提供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和市民化待遇,切实解决教育、维权、就医、学习等问题,全方位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外来人员工作安心了,生活更有保障了,矛盾就少了。
群防群治共推“全民治安”
13年前,暨阳街道袁家村有了第一支“护村队”。
每天一吃过晚饭,队长袁列平就赶到村警务室和队友们集合,一只手电筒、一个对讲机,简单收拾一下行头,队员们便开始了13年如一日的夜巡,往往到了凌晨还没回家休息。救火、擒贼、解决市场纠纷、外来人员登记、为民工讨薪……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但凡知道袁家护村队的人,都不禁要竖起大拇指。
由于地处发展热土,加上诸湄线、环城线穿村而过,与日俱增的人气为袁家村带来了治安难度。在城东派出所的指导培训下,这支由10名热心肠的村民组成的特殊队伍挑起了全村的治安大梁。尽管全村现有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多达8000人,各种家庭作坊、小厂、商店500多家,社会治安情况依旧复杂,但由于袁家护村队的努力,发案率大大降低,治安秩序良好。几年来,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群体事件发生,无信访群众发生,受到了村民的广泛称赞。在袁家护村队的带动下,周围企业、学校也开展了村村联防、村企联防,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来。
其实,如今在诸暨,像袁家护村队这样的群防群治队伍比比皆是。这正是“枫桥经验”“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的充分运用。
目前,我市已组建起86支村企联防队伍,都通过建立警企、警民协防工作模式,以网格化巡防为依托,整合网格内企业保安力量,在网格巡逻警力的组织指导下,围绕企业周边,以步巡的方式开展护厂、护街行动。在辖区党委政府、管理处和村(居)的支持下,巡逻所需的服装和用具保障得到解决。热心治安工作的人员以警务站、警务室为平台,自愿报名、登记造册,建立起一支支义务巡防队,全面营造了警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市公安局在做强专业巡防的同时,坚持多措并举、群防群治,开展全面的巡防体系建设,积极完善村企联防等工作模式。按照“村居出人建队、企业出资保障、派出所组织管理”的理念,建立起了相对专业的村企、村村联防队伍,使群防群治队伍走上“工作上有人指导、组织上有人牵头、经费上有人保障”的良性发展轨道,在优化治安、预防发案、打击现行、创建平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短评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实利益,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而村村联防、村企联防等群防群治组织正是由人民群众中治安积极分子所组成,是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他们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调处矛盾纠纷,化解大量不稳定因素,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
本版撰稿:首席记者 王益均 记者 胡子昂 金乔杰 姚晓蕾 本版摄影:首席记者 郭斌 记者 徐德文 杨迪尔 通讯员 陈一江等
凯发备用官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