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开鼠标,冷落麻将,背起相机去跋山涉水,踏雪寻梅。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山高水远,都在那一瞬间定格……
据记者了解,目前诸暨有近400名摄影爱好者加入了不同的摄影协会,例如诸暨摄影家协会、夕阳红摄影家协会、民俗摄影家协会等。2012年,全市各地举办的摄影大赛多达十几场,参与的人次更是成千上万,这样的红火,前所未有。
■ 记者 杨凌燕
“三木摄影公社”的故事
入夜的城西新村12幢,门口“三木摄影公社”的灯箱显得格外醒目。1月底的一天,100多名摄友走进公社大门,熟门熟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却对摄影有着相同的热爱。
三木摄影公社由陈刚、骆善新、郭斌三位摄影爱好者创立,他们拿出自己在各个摄影比赛中获得的奖金作为公社各项活动的基金。除了经常组织摄友外出拍照,偶尔也会邀请如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顾勇、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像奖获得者边伟虎等摄影界的权威人士来举办讲座,供摄友学习。这里,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摄友之家”。
三木摄影公社的墙上,挂着从摄友的100多幅作品中挑选出来的36幅精品,每一幅都是一个故事。这是摄友之家第一届摄友作品展。“除了作品展,今晚的活动也是为了庆祝三木摄影公社成立一周年。一会儿我们还要请摄友们一起看片交流。”陈刚介绍。
正如资深摄友赵才木所说,诸暨热爱摄影并且真心想学摄影的人越来越多。“物质条件上去了,人们开始注重精神追求。摄影是体力和脑力搞的双重活动,有利于丰富生活,锻炼身体。摄影到一定阶段后,我发现摄影的过程其实是做人的过程。想拍出好的照片一定要有情感,有知识,有一双善于发现‘故事’的眼睛。”
的确,摄影带给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生活中一个个感人的瞬间通过镜头表达出来,告诉我们最美的地方就在身边。而摄影于人最大的影响就是促使人不断去学习,去发现,去感知……
见证历史的视觉档案
当然,摄影的功能不只是陶冶个人情操,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记录手段,在还原历史画面的作用上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优势。
尽管风光摄影家为我们拍摄了祖国的秀美山川,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天文摄影又为我们展示了未知的天体奥秘;广告摄影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摄影的基本功能是记录人类本身,不容置喙。关注人类生活和人的遭遇,关注人类的共同性,是每个摄影者的历史责任,也是最有价值的。
显然,这份价值已经被广泛认可。近几年来纪实摄影遍地开花,在诸暨,很多人注重并且热爱纪实摄影。他们坚守摄影的本质,记录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变化。有人把焦点对准了城东沸沸扬扬的建设工地,记录下新城区蓬勃的发展;有人已持续了六七年的时间,用镜头关注春运人潮里的众生相;有人或远赴西藏,或跨出国门,记录了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2011年6月,洪水侵袭城北。和抗洪战士、记者一同冲上堤坝的还有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者。他们一改往日的悠闲潇洒,在疾风骤雨中来回奔波,记录灾难面前的诸暨精神。
2012年6月,诸暨网和文明办联合主办的首届网络文化节之网络摄影比赛正式启动。比赛以“身边的美德”作为主题,要求参赛者的焦点对准人,记录“修身”、“齐家”、“治国”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主办方还特别指出:“尤其欢迎持续记录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个体的作品”。记录的价值可见一斑。
摄影器材的普及和智能化让影像日记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但是要拍摄出好的作品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各种摄影比赛的评奖过程中,记录特征不明显的照片最容易被评委抛弃。虽说文无第一,但是一张照片的记录价值往往成为评判它优劣的参考值,而不仅仅是它的技术价值。
用摄影宣传美景人文
摄影师从旖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风情中获得创作灵感,拍摄出优秀的作品,当地的生态经济也因摄影作品的广泛传播而更加兴旺。这也是我市越来越多的镇乡利用摄影作为宣传手段的原因吧。
2012年,仅由诸暨摄影家协会主办、协办或联办的摄影比赛就有8场:“美在东白湖”摄影大赛、“五泄杯”摄影大赛、“银杏·秋·静美”首届银杏节全市摄影比赛等。
赵家的樱桃,应店街的白果,五泄的瀑布,白塔湖的风光……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化作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向全市乃至全世界展示其魅力。
2013年伊始,“东和十景”、“日新月异看店口”等摄影比赛已经拉开了帷幕。其中“东和十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定是哪十景,将从参赛的作品中选出。
诸暨摄影家协会主席徐德文说,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已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宣传力量,他们用相机把“养在深山人未识”的风光拍摄下来向外界展示,不仅引起人们游玩的兴趣,更激发了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假如旅游是人们对大自然和社会历史价值的追求的话,那么摄影就是这种追寻的记录和整理。
摄影师为了创作和宣传,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去寻找美、发现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反复去聚焦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去捕捉一个个出色的瞬间,去创造“新感觉”和“新吸引力”。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它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远胜于长篇累牍的描述。
成为凯发备用官网的文化重要一员
现在,摄影文化早已渗入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传媒单位,重视摄影较早的要数企业了。在发展和推动凯发备用官网的文化的过程中,摄影功不可没。
最初,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摄影可能只是用来记录企业的发展历程。但在凯发备用官网的文化不断多元化的当下,摄影作品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记录存档,更可用作企业外部交流或者内部互动。不少企业还办有自己的企业报,摄影又多了一片用武之地。
在上峰集团办公大楼,一幅幅出自员工之手的摄影作品悬挂在走廊以及接待室的墙壁上,默默展现着上峰人的风采和艺术修养。岁末年初,上峰集团还发行了印有董事长俞建虎摄影作品的台历,作为和各界人士交流的一种方式。虽然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但是俞建虎对摄影的热情并不亚于任何人。他不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还是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企业摄影家委员会副主任,诸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像俞建虎这样来自企业的摄影发烧友在诸暨很多,且不乏高手。徐德文告诉记者:“我们的会员在外获奖的很多,国际金奖就有两个,省级、市级的就更加不胜枚举。”
“协会里还有不少会员来自企业。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摄影不仅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自我修养,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市有许多企业领导带动员工,员工影响领导,摄影文化的氛围很浓。不少企业有自己的摄影小组,经常组织活动来宣传自己的凯发备用官网的文化,反映企业的精神风貌。”徐德文说。
三木摄影公社里,摄友们相互观摩作品,看得津津有味。首席记者 郭斌
摄影百年,从高高在上到触手可及
任何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摄影也不例外。
公元前400年,墨子所著《墨经》记载了小孔成像原理。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清朝时期,照相机传入中国,一度被认为会“摄人魂魄”的它,逐渐被皇室贵族和平民百姓所接受。但接受仅仅是从心理上,对那时的平民百姓来说,自己动手拍照片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相馆已经出现在各个街头。当时照张黑白照片花费不过几毛钱,但当时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工资也不过一块钱左右。对那时的人来说,一年能进一次照相馆就很难得了。不到“十岁生日”、“八十大寿”、“高中毕业”等重大纪念日是万万舍不得到照相馆去拍一张照片的。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彩色照相,只能依靠手工上色,并且价格要贵上好几倍,还要一个多月才能拿到。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照相馆的橱窗里,除了时髦、漂亮的城市姑娘,或者一身绿色军服的军人,身穿普通衣服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照相对大多数人而言,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高消费。
而今,具备多种功能且容易掌握的数码相机和具备高像素摄影功能的智能相机手机都已司空见惯。动辄上万元的单反相机,也早已不是媒体从业人员的专有符号。以往要等胶片冲洗出来才见分晓的照片,现在直接就能在相机上看到拍摄的效果,而照片也不再是非冲洗出来不可,可以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也可以导入电脑或做成电子相册欣赏。
凯发备用官网 |
|